也就是说,换一种认知:没有人“必须”要对你好。

包括父母、伴侣,都不是必须要对你好。如果你小时候恰好得到了父母无条件的爱,这是一种幸运,但并不是父母必须要做的事。

当你能这么认知时,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而不是依靠别人。当别人对你没有那么好时,你不会有“他必须要对我好”的怨气,而是会把心思放在自己怎么能过好自己的日子上。

比如在月子期间,婆婆照顾不周,让你很不舒适。如果你认为她必须要做到某种程度,就会感受到不公、委屈,情绪爆发。

但如果你能意识到:她对我没那么好是正常的,就不会抱怨,也不会愤恨,会平常心看待。#婆婆伺候月子是种怎样的体验#

但在降低期待的过程中,尤其是降低对伴侣期待的过程中,很多人的操作方式都不对。

——他们的做法是:既然你对我不好,那我对你彻底绝望了,你不认为我们的关系会变好,所以我彻底死心,再也不会把期待寄托到你身上,不奢望你会爱我。

这种心理,本质是报复心理。它导致的结果是:你用冷漠隔绝自己的痛苦,逐渐会让自己失去对美、爱的感知力,失去生活的能量,即使你把经历放在事业上,努力打拼,但你的内心会很匮乏、贫瘠,因为你没有爱与被爱。

正确的做法是:降低自己的不合理预期,努力让关系中的其它人实现自己的合理预期。也就是说,你的期待只是降低,而不能归零,要把注意力回归到自己身上。

这之中的差别很微妙,我再来详细解析一下。

比如,当你和另一半感情出现了问题后,你内心对被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,这时如果你把期待放在他身上,你会觉得:都是你的错,都是你没做好。所以,你的语言是指责、行为是发泄愤怒,彼此的关系会越来越差。

但如果你降低期待,不认为“对你好”是他必须要做的事,你就会去看他为什么对你不好?他内心有什么需求?你能为这段关系做什么?你可以付出什么努力?你怎么能自己爱自己?你怎么可以和他正向沟通吸引他爱你?这时,你的能量会回归到你自己身上,你也就有了动力去改变当下的处境。

所以,降低期待并不是彻底失去期待,它的本质是:看到你自己的能量,发挥你自己的作用,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。

不怨天,不尤人,你的幸福本来就掌握在你自己手里,每个人都有能量去创造自己的幸福。

——这才是降低期待真正的作用。失望、冷漠、绝望、报复,都无法缔造爱与被爱,唯有自己能量提升,自己去主动创造,才会真正地爱自己、爱伴侣,最终构建感情里的爱与被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