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
看到一个视频,内心五味杂陈。

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,躺在地上绝望地嘶吼“我现在心如止水”。

原来,生病不舒服的他,不想去学校,可爸爸不同意,坚持喊他起床。

他用被子蒙住头,爸爸却一把掀开,架住他的胳膊,生拉硬拽往下拖。

他顺势抓住妈妈的衣角,试图向妈妈求助,妈妈却毫无反应。

这时,爸爸突然给了孩子一巴掌,指着他说:我是你爸,你就得听我的!

灰心失望的孩子躲进房间,关上门,蹲在地上嚎啕大哭,吼出了那句“心如止水”。

妈妈想替孩子说句话,却被爸爸回怼:“在这个家,我的地位独一无二,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。”

《家为什么会伤人》一书中写到: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,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。

最糟糕的家庭关系,莫过于父强母弱,孩子被忽略。

知乎有个提问:父亲太强势,母亲太懦弱,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?

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疼:

崇拜强势的父亲,又讨厌被指手画脚。同情温顺的母亲,又怕爱别人更多。

在父亲面前,永远察言观色。无论对错,吵架都是软弱的母亲承担后果,我没法不恨。

又爱又恨,不会嫁像他一样的男人,也绝不做我妈这样的女人,永远不会。

一个“说一不二”的强势父亲,一个“能忍则忍”的软弱母亲,会自动屏蔽孩子发射来的讯息,无视他的感受,忽略他的情绪,沉寂他的内心。

父亲强势,母亲软弱,孩子就成了一座孤岛,靠不了岸,也无法远航。

02

强势的父亲,孩子难以靠近

有一位爸爸,被女儿表白妈妈的作文气疯了。

作文里,女儿毫不吝啬地歌颂妈妈,对爸爸只字未提。

爸爸不甘心,霸气发话:你要强行写出爸爸的爱在哪里?却遭到女儿的无情拆台“爸爸没有爱”。

爽朗的笑声出卖了一切,定是个温柔有爱的爸爸,才让孩子毫无顾忌,来一场温馨互动。

再想想杨烁带儿子的场景,让人心头一紧。

别人眼中懂事听话,暖心乖巧的杨雨辰,在爸爸面前,总是欲言又止,不敢表达,生怕哪句话说错了,哪件事做错了。

他从不敢奢望爸爸的表扬,明明心里特别想靠近,却总是不自觉远离。

最舒服的亲子关系,是“没大没小”,你闹我笑;总以“权威”示人的爸爸,让孩子望而却步,心生芥蒂。

《有话非要说》节目里,一位爸爸吐露自己的烦恼:儿子自从上大学后,头发越留越长,他强行拉儿子去剃了平头,儿子拉黑了他,放假也不回家了。

爸爸依旧一脸傲娇:我在家说话谁也犟不了。

儿子坦言,自己对长发的执念,源自小时候爸爸总是强迫他剪头发。长大后选择离家远的地方读书,是为了摆脱爸爸的控制。

安妮·赛克顿说: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。

谁不爱自己的孩子?只是有的爱如春风,暖人心脾;有的爱如寒风,冷风刺骨。

多少强势的爸爸,一句蛮不讲理的“我觉得”,就可以否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,抹杀孩子的喜好和努力。

时间一长,孩子那颗渴望理解与沟通的心,就如同冬日霜冻,化不开了

父强则子远,好比弹簧,你一压他就弯,一松他就弹,就是无法靠近。

强势的爸爸与孩子之间,永远隔着一层玻璃,近在咫尺,却永远触摸不到。

03

软弱的母亲,孩子无从依靠

有网友分享说,父亲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皇帝,稍有不顺心不满意就会冲妈妈大喊大叫,甚至言语辱骂。

妈妈懦弱没主见,受多大委屈都不敢反抗,最多在父亲听不见的角落里小声抱怨。

我无数次幻想父母离婚,我恨父亲的冷漠暴躁,也恨母亲的懦弱,更恨自己无法改变家庭现状。

有时候,比起痛恨暴戾的父亲,一度退让的母亲,让人既心酸又无语。

席慕容说:母亲是伞,是豆荚,我们是伞下的孩子,是荚里的豆子。

一个怯弱的母亲,无法为孩子撑下一片晴空,亦不能供给一间暖房。

有一则旧闻,想想就心痛。

16岁的少女杨瑞立,父亲长期家暴,母亲遭到毒打后,总是会妥协于父亲的威胁和保证。

后来,重男轻女的父亲把拳头伸向女儿,无数次家暴让杨瑞立心灰意冷,她离家出走了。

她恨透了母亲的妥协和原谅,冲母亲大吼:“你太愚蠢,太无能了,你保护不了我!”

是的,这个软弱的母亲,最终没能保护好女儿。

她被打怕了,明知丈夫会打女儿,还是躲在娘家,让女儿独自回家帮弟弟拿课本。

这一次,她再也没能等回女儿。

得知丈夫残忍杀害女儿后,她痛心疾首:“我再也不会原谅他了······”

可是,如果她能早一点儿觉悟,早一点儿反抗,何至于让女儿送命?

我们常表白孩子:你是盔甲,亦是软肋!

盔甲是指孩子给了我们对抗生活的勇气,软肋是说孩子是不可触碰的底线。

可一味妥协退让的母亲,无法为孩子托底,甚至会把孩子拖进泥潭,推向深渊。

母弱则子空,内无主心骨,外无支撑点。

软弱的母亲,就如同一块松软的豆腐,立于孩子背后,托不起压不得,还一碰就碎。

04

被看见,是孩子幸福的开始

李雪在《当我遇见一个人》书中写到:

看见,是真正的爱。

可在父强母弱的家庭里,往往会有一个不被看见的孩子。

他在强势的父亲面前得不到温暖,亦在软弱的母亲那里,找不到依托。

知乎上看过一个故事。

父亲非常强势,在家说一不二,对母亲没有包容度,每天找茬吵架。刚开始挑剔母亲,后来挑剔我,不能反抗,不能顶嘴,要不然他就会摔东西或者打我。

母亲从来都是旁观者,并不会维护我,甚至把气撒在我身上。过得不开心,又没地方发泄,一度想自杀。

“他们谁都看不见我,我还不如当一个孤儿。”

武志红说:生命力如果被看见,才是最好的生命力,才能有创造又向上。但如果生命力没被看见,那将衍生出来愤怒等负面情绪。

被父母看见的孩子,内心知足幸福;不被看见的孩子,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。

那么,什么才是真正的“看见”?

我想,《真爱的发生》这首诗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

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,你没有看见他;

当你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,你开始看他;

当你关心孩子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,你看见他了;

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,生命与生命相遇了,爱就发生了。

看见,才是爱的前提;看见,才是爱的开始;看见,才有幸福的可能。

05

如果把家庭比作三脚架,那么一条腿站不住,两条腿立不稳,只有各就各位,势均力敌,家庭才能坚若磐石,美满幸福。

好的家庭关系,应该是父慈母爱,孩子被充分看见。

父亲有威严而不是耍威风,母亲知柔软而不是真软弱,孩子苦乐悲喜,都能被看见,亦能有所依有所托。

父爱应如山,刚中藏点柔;母爱应似水,柔中带点刚。

如此,孩子这棵幼苗才能在山一样厚重、水一样灵动的爱的氛围里,长成一棵参天大树。

李玫瑾教授: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,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,12岁前重视心理抚养! 2020-05-25

人民日报公布不合格家长行为自查表:父母这样做,太耽误孩子了! 2020-05-24

孩子有这7种坏习惯,肯定会缺钙,再怎么补也白搭! 2020-05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