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式感,让孩子更有幸福感

网上曾有个《父女情缘,一年一拍》的TED演讲,主讲人是摄影师史蒂芬·阿迪斯。

阿迪斯每年都会在女儿生日的时候,带她去纽约的57大道,在同一个地点,摆同一个姿势拍照留念。

原来,女儿1岁生日时,父女俩在纽约游玩,顺手拍了张合照。第二年恰巧又去了纽约,于是就有了第二张照片。

快到女儿三岁生日时,他决定来个父女之旅,延续这个仪式。

这一坚持,就是15年。

阿迪斯说,这个小小的亲子仪式,意义非凡。这个过程,让他越发觉得亲情可贵。

这也是女儿一年里面最珍惜、也最期待的时间。现在的她,甚至还记得5岁时拍照的感受。

她说,附近的商店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红色外棚,爸爸抱着她拍照时,幸福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。

纽约留着太多美好的记忆,为此她还决定,以后要去那座城市读大学。

小小的仪式感,满是父亲对女儿的爱。

在分享的15张照片里,看女儿越来越阳光的笑容就知道,被珍视的孩子有多幸福。

作家霖莜莜说:“一次约定俗成的相聚,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,其实是一次次关于仪式感的探索和温习,也是一次次关于爱的认知与确定。”

的确是这样。

想起一个留学国外的朋友曾说,每当想家时,她都会给自己煮一碗荷包蛋面。

因为小时候每年生日,妈妈都会亲手为她做一碗这样的面。一碗热气腾腾的面,几缕葱香,会让她立刻闻到幸福的味道。

那碗有着仪式感的面,代表的是亲情的温暖,重视与被爱。是人生最初最美好的幸福时光。

曾有一个社会调查,发现家庭传统仪式远比物质的满足,更能带给孩子幸福感。

因为仪式感,能给孩子们带来被在乎的安全感。

即使很简单,却渗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,聚沙成塔般地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,足以支撑一个人的一生。

有仪式感,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

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《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》一书中曾说:“有仪式感的人生,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。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,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,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。”

仪式感背后,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。

不需要多少物质做基础,一顿丰富的早餐、窗台上的一束鲜花......,一点点小事,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。

充满仪式感的家庭,能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欢愉,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滋养。

头条上有位人气很高的主妇,每天在网络上分享日常。

孩子生日时,她会手工缝制他们最爱的卡通人物,在自制的卡片上写满祝福的语言。

小孩收到礼物的那一刻,欢欣雀跃,眼神闪闪发亮,让人不禁莞尔。

日常的三餐,也是满满的仪式感:铺上平平整整的餐垫,清水养一束尤加利,点一盏香薰…...

孩子们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,自发地帮忙摆起了餐盘,小心翼翼,十分用心。

母亲节,她会为孩子穿戴一新,备上鲜花和小礼物,一起去看望奶奶。

两个孩子像两只快乐的小鸟,依偎在奶奶怀里叽叽喳喳,一家人言笑晏晏。

简单的生活,处处充满小确幸。

王小波说:“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,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。”

小小的仪式感,让生活真正成为了生活,而不是生存。

爱生活、会生活,其实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。

让孩子从小看惯美好与快乐,对生活充满善意与期待。

很认同作家小麦芃芃的一段话:

“你给孩子什么样的仪式感,他就会从中获得怎样的价值观。

给孩子过生日,告诉他大了一岁,要比以前更好,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使命感;

陪孩子参加学校的亲子运动会,汇报演出,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和认同感;

让孩子在父亲节、母亲节、教师节的时候,给爸爸妈妈和老师送上祝福,让孩子懂得感恩。”

对孩子来说,生活的一点点小美好,都会在他们的心灵留下一抹亮色,在时光的沉淀中,他们会逐渐变得内心丰盈,积极温暖。

有仪式感的家庭,孩子更懂爱

曾有网友在网上分享过一个故事,很动人:

网友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,常年奔波于铁道线上,很少回家。可一家人感情并没有疏远。

他们家住在铁路边上,每次父亲的火车要经过时,都会鸣笛三声,妈妈也会提前把孩子们收拾得干净整齐,带着他们在窗前拼命挥手示意。

网友说,这是童年最温暖的回忆,也让他一直都相信爱,自己现在有了家庭,也从不忽略家人感情的联结。

即使妻儿笑他矫情,每天也会郑重其事给他们一个早安吻;无论多忙,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带孩子出去游玩。

家庭仪式感有强大的凝聚力,让成员感受到家的爱,体会到归属感,彼此更亲密。

儿童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,曾经讲过女儿圆圆的一个小故事。

圆圆小的时候,他们每年圣诞节都会送她一份礼物,告诉她,这是圣诞老爷爷送的。

圆圆每次都十分开心。

即使后来知道这个故事是虚构的,依旧十分配合地接收礼物,享受父母带给她的各种小惊喜。

长大后的圆圆,也渐渐拥有了一份制造幸福的能力:

好朋友生日,她会送一份心意满满的小礼物;爸爸偶尔忘记妈妈的生日,她会以爸爸的名义,送妈妈一束玫瑰。

尹建莉说:“孩子不是为了‘成长’而活着,应该为‘童年’而活着,最好帮他们留住更多的童话般的快乐,多一点,再多一点。”

仪式感,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存在的,他们心里会无比笃定自信,充满安全感。

童年感受到很多爱,才不会用一生去寻找;拥有过足够多的爱,才懂得复制爱,付出爱。

就像一句西方谚语说的那样:”杯子里要先盛满对自己的爱,溢出去的部分再去爱别人。“

拥有爱的能力,一个孩子才算是真的长大。
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: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?

有一个有趣的回答:

现实生活中,把生活过成无趣,无味,就是因为缺少了仪式感。春夏秋冬,一年的24个节气,是大自然的仪式感,各种各样的节假日,是国家的仪式感。试想一下,你又凭什么不能有仪式感呢?

小孩身心成长更需要一定的仪式感,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,为孩子提供心灵最需要的“营养”:存在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。

父母给孩子的仪式,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,也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,临睡前的一句晚安。

这些看似很小的事,都会成为孩子最温暖的体验和最美好的记忆。

将来,他们无论有怎样的境遇,都能心怀期望,把日子过得丰富有味。

因为他们知道,生活很重要,自己很值得。